在国际市场,各大标准组织如IEC、IPC、DIN、JIS等纷纷推荐了多种可焊性测试方法。然而,从试验的重复性和结果解读的便捷性来看,润湿平衡法(Wetting Balance)无疑是目前公认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可焊性的最佳方法。
润湿法沾锡性测试:揭示焊接奥秘的“智慧天平”
润湿天平,这一神奇的测试工具,在锡池与样品接触的瞬间,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。随着浸入体积的增大,锡池所受的浮力也随之增加;而当清洁的铜面与熔融锡液相遇时,若其焊锡性能良好,锡面会迅速攀升,这便是润湿力的体现。
国内测试标准:IPC标准润湿法沾锡性测试
在国内,润湿天平和可焊性测试的评判标准主要依据IPC-J-STD-002/003。即便国标也深受IPC标准的影响。以下从五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:
评判依据:IPC各标准对评判依据中F5的值存在差异。J-STD-002D建议F5值大于F2值的90%,而J-STD-003B则建议F5值大于或等于F2值。其他参数定义保持一致。
样品要求:IEC 60068-2-69标准适用于贴片电子组件的润湿法沾锡性测试;而J-STD-002D则专为线材类沾锡性测试设计。
温度要求:IEC标准中,无铅温度比有铅温度高10℃-15℃;J-STD-002D对SMT(锡/铅表面贴装技术组件)的温度要求则低30℃。
速率要求:我们的设备速率范围在0.1mm/s至30mm/s之间,能够满足IEC、GJB及IEC标准的测试需求。
停留时间:IPC、GJB、IEC对停留时间的要求一致;而J-STD-002D则对大件和高温件提出更长的停留时间要求,即10秒。
优尔鸿信实验室:以IEC为基,满足多元需求
优尔鸿信电子零组件实验室在润湿法测试中采用的是IEC 60068-2-69标准,该标准专为贴片电子组件的沾锡性测试而设计。与行业内其他标准相比,IEC标准在温度、速率、停留时间的要求上与IPC标准保持一致;而在速率要求上与GJB标准存在差异。但我们的实验室完全具备满足IEC、IPC、GJB测试标准的能力。
通过实施可焊性测试,企业能够准确判断生产装配后的可焊性优劣,从而确保产品质量,为实现零缺陷焊接工艺提供有力支持。
推荐阅读:
汽车界的“智慧神经网络”:揭秘五大汽车总线技术,驱动汽车智能化升级!